党建如何与艺术科技深度融合,科艺融合如何赋能党建与育人工作?近日在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举行的taptap点点体育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主题党日活动,便是一次颇有意义的探索。

本次主题党日,以“坐标——传承红色基因 涵养优良作风”为主题。校领导,各相关职能负责人,学校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员师生代表齐聚一堂,共赴一场艺术与科技交织的红色精神之旅,在“沉浸式、科技感、有温度”的体验中,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与育人实践。
追寻精神坐标
延安精神溯源作风建设之本
在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薛嘉的主持下,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以“智启·穿越时空的青春对话”震撼开场。依托AI数字技术,当代青年与历史故事被创新重构,生动再现了延安时期热血青年追寻真理、艰苦奋斗的昂扬风貌,将现场观众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


在“回望·峥嵘岁月中的信仰之光”篇章中,包立峰教授系统阐释了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,深刻剖析了延安精神与党的优良作风,同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在联系与历史传承。他强调,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是作风问题,而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。党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,也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历史源头和思想根基,全体党员都要明晰精神传承的这一“坐标”。

数字赋能焕新
艺术科技点亮红色育人新篇
“焕新·数字赋能红色育人实践”篇章,精彩展示了学院70后、80后、90后教师代表如何立足“艺术+科技”的学科特色,将前沿技术与红色文化、思政教育深度融合。张敬平教授将XR、VR戏曲创作融入课堂,带领学生在数字场景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进行探索;俞玮娅副教授指导学生以AI动画再现英烈精神,让红色叙事更有温度:青年教师王昕璨则带领学生以数字非遗乡建项目,实现“代码入村、戏台上云”。教师们各展所长,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可触、可感、可带走的“精神坐标”,推动思政教育迈向沉浸化、个性化与互动化。这些创新实践案例,不仅体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丰硕成果,也彰显了师生在传承红色基因、涵养优良作风过程中的守正创新。





星火相传启航
师生结对共筑传承接力点
活动高潮出现在“传薪·新时代青年的精神远征”篇章。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党总支隆重举行了师生结对“星火传递”和“艺科·红星”宣讲团成立仪式。校党委副书记胡敏,党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刘春友为结对师生递上“星星”,结对师生在全场的见证下共同点亮象征着理想信念的“艺科红星”,寓意着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精神火种的燎原。“艺科·红星”宣讲团由党员导师和优秀学生党员组成,旨在运用专业所长,以青年视角和数字化的创新表达方式,讲好党的故事、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时代新风。宣讲团的首场微宣讲《艺科红星·艺心向党》,以青春之声传递着红色的信仰。



致敬育人先锋
授勋仪式凝聚榜样力量
在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中,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党总支特别向曾在该学院任职,为党建和育人工作做出贡献的方军、陈龙同志表达敬意与感谢,并向他们颁发了“创意育人”勋章。现场气氛热烈而感人,生动诠释了党建育人事业的不断接续。

凝聚奋进力量
为新征程标注精神坐标
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唐芳作总结发言。她指出活动锚定“精神坐标”(延安精神溯源作风建设)、创新“育人坐标”(数字赋能红色基因传承)、明确“传承坐标”(青年力量星火相传)。党员师生要深刻领悟延安精神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在统一性,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把优良作风落到实处。学院党总支将持续深化理论武装、聚焦主责主业、强化使命担当,着力推进“艺科清风计划”,将作风建设要求融入育人全程,以优良党风引领师德师风、教风学风建设。“艺科·红星”宣讲团及全体青年学子将勇担时代使命,用青春和智慧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和红色故事,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标注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坐标,为建设文化强国、教育强国贡献艺科艺管力量。

校党委书记谢巍对本次党日活动作点评。他高度肯定本次活动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充满创意的创新实践,认为活动“有党味、有科味、有艺味、有人情味”,既聚焦活动主题,对党员起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引领作用,又通过科艺融合的形式对红色故事进行了创新性的表达,教师代表分享的课堂片段非常生动,体现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实践,同时还体现了传承精神。他表示,学校将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交流,在交流中相互汲取养分,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

本次主题党日活动,通过历史回望、科技赋能、师生互动、榜样致敬等形式,体现了拥有全国党建工作“样板支部”称号的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党总支,以特色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,也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红色基因、涵养优良作风、培育时代新人标注了有力的“艺科坐标”。(文/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 编辑:榕树)


